你還記得Virtual Reality(VR)嗎?

VR 曾經是一個很火紅的科技&技術。
佳欣老師曾經在2015-2016 加入Digital Domain(數字王國), 參與多項VR專案的前期&拍攝&後期 製作。

來到了2020還有多少人記得或是使用VR?為什麼VR慢慢的讓人淡忘了…
哪些原因造成VR無法普及,我們先從:

消費者的角度分析

  1. 設備取得成本 – 如果要玩VR遊戲,那就需要高階硬體設備的投資。
  2. 觀看設備的限制-目前僅能在電腦&手機以及特殊裝置(例如:VIVE)上觀看&操作。
  3. 操作便利-要觀看VR內容,需要另行安裝VR Player。
  4. 身體不適性-大多數的人使用VR設備約30分鐘左右就會有頭暈想吐的現象。
  5. 內容-VR內容&數量相對於一般2D內容少的可憐。

製作方的角度分析

  1. 拍攝成本-VR內容的製作成本是普通內容的4-6倍(這還是保守估計)
  2. 鏡頭語言 – VR拍攝特殊性,讓所謂的鏡頭語言&運鏡消失了,讓很多電影藝術工作者無法接受或轉換工作思維。
  3. 演出 – 傳統演出方式是鏡頭跟隨著演員的走位移動,現在演員的演出可能要圍繞著鏡頭演出。而且在VR拍攝現場中除了演員&攝影機之外。基本上是不允許其他人在拍攝現場的。對於需要觀眾&掌聲的演員來說,有可能會有影響
  4. 編劇 – 傳統電影是導演將想要傳達的意念想法拍出來給觀眾欣賞,VR的觀影方式讓觀眾可以隨興的觀看任何角度。所以編劇再撰寫劇本的時候,必須考慮到多軌的劇情發展&結局。從2D的劇情模式轉變成立體的劇情模式
  5. 設備 – 傳統拍攝現場鏡頭後方就是所有的工作人員&拍攝設備(燈光&收音 等等…),但是在VR的拍攝環境下所有東西都無所遁形。所有的工種都要重新思考&設計,東西要如何在不影響拍攝的情形之下完美的融合於場景中。
  6. 場景 – 傳統拍攝只要將攝影機正面的位置進行布置即可,VR拍攝就必須要全場景(360度)布置使得成本大增。
  7. 導演 – 導演無法在現場掌握一切,導演會的不踏實。也不知道演員的演出是否到位。

商業模式分析

  1. VR影院 – 少了大螢幕,但是每個座位上面都需要有一副VR設備&音效以及可以旋轉的座椅。可容納的座位數量將減少,建置成本將大幅提升。
  2. 操作 – 要觀看VR內容,還是需要一點點的3C操作能力。這是經營VR影院的另一大成本,需要人力在現場解決問題
  3. 收費 – 目前VR內容的長度大都介於5-10分鐘,要如何計價&收費可以在成本&消費者之間取得平衡
  4. 內容 – VR目前還停留在體驗式階段:短片、預告片、前導片為主。所以要如何將製作內容提升至可以商業模式的水準,還有待時間的考驗…

全球目前研發&製作VR的公司,不管是硬體&軟體都處在虧損的的階段。
曾經Oculus在全美有500家體驗店,現在幾乎都關門大吉了,SAMSUNG也在2020宣布全面退出VR相關業務。
目前還有微軟、宏達電、Facebook還在努力中,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看到VR再次翻身

最後介紹一部VR影片『 HELP』,片長將近5分鐘。
除了真人和真實場景的拍攝,還使用大量的CG動畫加工,全部工作由81個人耗時13個月完成。你可以自己在影片中尋找故事的敘述線索。

購物車
Scroll to Top

嗨!朋友為了能提供更多優質內容,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。若繼續瀏覽本網站,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,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 隱私權政策